利公玛窦, 为我等祈!
利公玛窦,天主教耶酥会神父.400多年前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他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精神食粮---基督福音, 而且更多的是科技文化和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外来文化输入的高潮,一次是汉魏隋唐时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一次是明代后期及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两次外来文化大规模输入之时,宗教文化皆为开路先锋,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和西方传教士之口、笔,渐渐西传,引起阿拉伯和西方世界的震惊,甚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十六世纪,天主教文化东传,在众多传教士的努力之下,经过一番艰苦地发展过程,逐渐进入中国大地,促成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大潮的涌现。在此过程中,耶稣会士利玛窦堪称勇开先河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人。利玛窦1552年生于意大利马塞莱塔城(Macerata),16岁入天主教耶稣会,进圣安德修道院研习神学和西洋文理知识。1578年,青年利玛窦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辗转数国,途中于1580年晋升铎位;经过四年的艰苦历程于1582年到达中国澳门,开始了在华的传教生涯。次年,他进入广州肇庆,继而赴韶州、南京、南昌等地传教。利玛窦意识到,在东方古老的封建大国有效的布道传教,先决条件在于精通中国语言以及风俗民情,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教方式,也就是"入乡随俗"。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带领白肤碧眼的同伴刻苦学习中国语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着华服,说华语;还潜心钻研儒家经典,寻找天主教与传统儒学的结合点、近似点,以"去佛补儒"的方式传播天主教义。由于工作出色,1596年被任命为中国耶稣会会长。
为了结好各级官吏,加强对上层社会的影响,利玛窦放弃早期的僧人打扮,穿上儒服,广泛结交朝野著名人士,积极宣传西方科学技术,展示和赠送西洋珍奇器物,巧妙的以精于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出现在文人士大夫面前,成功地博得了许多上层社会人士的好感。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赠利西泰》一诗中,就以"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 "等诗句,记录了利公由南而北宣传天主教义的艰辛历程。与此同时,利玛窦也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地了解。他曾与明朝学者徐光启、李之藻合作,分别翻译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等重要的科学著作。晚年,他撰写的《畸人十篇》,是一本用儒家学说解释天主教理的问答式著作,由李之藻等人为之作序,书中问答所涉及的著名士大夫就有徐光启、李载、吴可达、龚三益等人。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阶层结交之深,由此可见一斑。1601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利玛窦入京朝见明代神宗皇帝,献上天主圣象、圣母象、天主经典和自鸣钟、万国地图等礼物,获得了在都城居住的殊荣。利玛窦入居北京,标志着西方文化东传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东方古国国门的松动。利玛窦在华28年,自始至终把尊重中国文化、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宣传天主教义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被后人称赞为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的"最高典范",贡献是永垂不朽的。
1596年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利玛窦让一些中国文人学士随意列出四五百个汉字;他看过一遍之后, 便能倒背如流, 在场的人纷纷要求他教会这种神奇的记忆法"记忆秘宫"; 但那时的中国文人只用它记忆"八股文".
此外,利公还编译了天主教教义方面的"天主实义",测量方面的"万国舆图";并同大学士科学家徐光启合译了殴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特别是他亲手用科学的方法给万历皇帝绘制的巨幅精密世界地图更使当时的人们惊叹不已.
利公在中国生活了27年, 最终病故于中国北京. 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中国天主教会的奠基人.他是缔造和平的使者, 也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感谢利公为我中华所做的一切!!!
愿利公玛窦在天之灵继续为我中华教会祈祷, 为世界和平祈祷!
主内的兄弟赵铂(保禄)2001年3月18日于中国北京利玛窦墓前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