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冀东抗日领袖 —杨十三烈士
抗日民族英雄、冀东抗日领袖 —杨十三烈士
姓名:杨十三
别名:杨裕民
生辰:1889年1月20日
民族:汉族
忌日:1939年7月21日
籍贯:河北迁安(唐山地区)
地区:华北
国家:中国
职业:大学教授
信仰:抗日救国救民
    [作者:杨小冀(13011525588)]
    杨十三,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化学家、造纸学家。
    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杨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人(现河北省迁安市)。
    他一生中,曾勤学苦读,勤工俭学。救国就民,回家乡解囊办学,创办了冀东第一所“立三私立平民女子学校”。不畏强暴,勇闯大帅府,递交“御状”,为民请命。多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资助穷苦青年上学,毁家纾难,掩护救助革命同志,变买家产,为家乡抗日购买、转运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投笔从戎,组织民众,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1904年,即进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河北工业大学前身)附属的实习工场做学徒,1911年考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附属中学实科,学习物理。
    1914年,直隶高等工业学堂附属中学并入天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他结识了比他低一年级的周恩来,并利用业余时间与周恩来等同学一起排练戏剧,同台演出,以爱国剧目向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同周恩来这段短暂的同窗共读的经历,对杨十三产生了强烈影响,进一步铸就了他反封建、反对旧礼教的叛逆性格和革故鼎新的进步意识。
    1915年,杨十三考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正科学习。
    自天津直隶省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杨十三任天津直隶省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课技士。他积极提倡“振兴实业,挽救中华”,埋头致力于研究造纸专业。
    1920年,杨十三赴美国纽约锡拉丘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学习,获博士学位。1923年决然回国,继任天津化学工业课长。
    在回国之后,他历经十年艰辛发明了“苇草造纸新技术”。对我国开拓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放弃专利权无私地向全国推广,为民族造纸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曾积极帮助迁安李显庭购买造纸机械设备,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半机械化造纸厂--“迁安显记纸厂”。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由于受周恩来和自己侄儿杨秀峰(我国著名教育家、法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等教育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兼任国务院文教办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和法学会名誉会长)的革命影响,杨十三的世界观开始转变,他认识到爱国反帝运动,仅靠工业发达不行,必须唤起民众的觉醒,遂放弃“实业救国”思想。他改造乡情,在家乡举办“农民讲习班”,积极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积极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旧礼教,在家乡办了一所“立三平民女子学校”,开创了迁安女子求学之风。
    1927年,他不顾好友劝说,冒死赴北平张作霖大帅府,为解除农民“无地有租”之苦,据理力争,几经周折,终于使冀东的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滦州、乐亭等永平府七州县农民多年承担的“旗地”捐赋获得减免。仅当年,这里的农民受惠达110多万元。 
    1929年杨十三接受校友、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前身)首任院长魏元光邀请到母校任教,担任化学制造系教授兼斋务课主任,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在校期间,杨十三教授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思想,领导学生支持声援二十九军长城抗战,并鼓励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大女儿杨效昭参加二十九军抗日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杨十三组织学生游行示威,以教授身份,走在队伍最前列,支持声援北平学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十三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毅然投笔从戎。与好友洪麟阁、连以农共谋光复冀东事宜,参加华北人民自卫会并任委员,他典卖了家里的50亩土地,又说服哥哥从家里拿出资金从各方面购买枪支弹药资助抗战的部队。他与洪麟阁一起发动河北工学院部分师生组成“工字团”参加抗战。并带领杨效贤、杨效棠、杨效昭等子女在天津、冀东地区,动员广大群众,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冀东抗日武装。
    1938年7月,他积极参与组织了20多万民众参加的震惊中外的“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任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因汉奸告密,杨十三和洪麟阁等百余人被3000敌人围困于玉田小狼山,杨十三奋勇杀出重围与洪麟阁、李楚离同志(曾任华北各界(抗日)武装自卫会党团书记,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委。建国后任广西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部副部长、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率队配合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先后攻克丰润、玉田数座重镇,亲手活捉日军顾问,经大小战斗50多次,名扬冀东。 后在西撤途中队伍受挫,杨十三幸得脱险,辗转天津、冀中,矢志不渝奔赴平西,后被朱德总司令电召八路军总部,拟担负军工工作。在带领连以农、冯于九等人来到山西黎城的八路军总部时,受到总部首长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亲切会见了杨十三。
    1939年7月21日,杨十三终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在与日寇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享年50岁。完成了自己“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缛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在1939年9月18日举行的“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上,毛主席亲书横额:"浩气长存”,朱德总司令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各界人士5000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同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均为他题送了挽联。这是八路军总部召开的抗战以来最高规格的追悼大会。
    
                    毛主席题送的挽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朱总司令题送的挽词:
                    
                     《彪炳日月》
    
                  “渤海毓雄,民族之杰;
                  霭霭风仪,异质挺特;
                  冀东义起,倭奴气慑;
                  瞻彼真容,彪炳日月。”
    
      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也都送了挽联。董必武同志在所致的悼词中,称杨十三先生“是我党、十八集团军的忠诚而亲切的朋友”,在抗战中“担负过长期艰苦的工作”,“尽过最大的努力”。
    
                  董必武、叶剑英等赞扬杨十三:
    
                  “入狐鼠之窟穴,导义民而张卷,
                  扫魂虞如落叶,扬国威于幽燕。”
                 
                  “死有重于泰山”。
    
                    中国化学会敬送的挽联:
    
               “是真抗日英豪虽死犹生惭愧群空论学,
               祈愿雄风厚被振聋发聩岂徒本会沾殊荣。”
    
    
      1950年10月,在新落成的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了安葬左权将军暨杨裕民等烈士公祭大会,杨十三教授被安葬在左权将军墓旁。
      河北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为杨十三教授塑造了烈士铜像。
收藏 创建:2001-09-02 访问:
维护人:杨小冀 杨氏宗祠[功德][管理]
Netor网墓
墓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