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张郃(?—231年),字俊乂,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夏候渊、徐晃并称曹操手下五大良将。 东汉末年,张郃应募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作战,为军司马,后属冀州牧韩馥。初平二年(191),袁绍取冀州,韩馥战败,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校尉。后因拒幽州割据势力公孙瓒有功,升宁国中郎将。 建安五年(200),袁曹两军相持于官渡(参见官渡之战),十月,两军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今河南中牟境)。曹操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人衔枚马缚口,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参见乌巢之战)。 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今河南封丘西)。张郃认为:“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谋士郭图却说:“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张郃又说:“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袁绍固执已见,没有采纳张郃正确的建议,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曹军乘胜还师。当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 郭图闻讯大为羞愧,为推卸责任,诬谗张郃道:“郃快军败,出言不逊”(《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张郃心中害怕,与与将军高览烧毁军械,愤而投奔曹操。曹操闻张郃来降,大喜道:“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遂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大败袁尚。建安十年(205年)又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北)消灭袁谭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秋,曹操为统一北方,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曹操挥师北上,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并以主力攀崎岖小道,出卢龙寨,跋涉500余里,越白檀、平岗,进抵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东。张郃与张辽共为先锋,最终大破乌桓(参见白狼山之战),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今安徽崔山县东北境)、六(今安徽六安县北)反叛,对合肥形成威胁。曹操派于禁、臧霸等人讨伐梅成,命张郃随张辽讨伐陈兰,最终曹军斩杀陈兰、梅成,尽俘其众,迅速稳定了两地局势。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之战中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同年,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降杨秋。 建安十七年(212年)秋,马超、韩遂余党梁兴在鄜城(今陕西洛川东南)聚众起事,攻掠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各县官吏士绅纷纷逃到左冯翊郡城避难。梁兴欲攻冯翊郡城,城中恐惶不安,有人提议,把郡府迁移到险要安全的地方。左冯翊郑浑力排众议,坚持加固城池,招募兵勇,积极备战,并以政治攻势瓦解敌众,迫使梁兴不敢侵犯左冯翊城,只在鄜城驻扎。曹操及时派夏侯渊率张郃征伐梁兴,并与郑浑部会合,联合进攻鄜城,攻破其城,击斩梁兴,歼灭其众。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马超在张鲁支持下,为夺取凉州,卷土重来,包围祁山(今甘肃西和东北)。杨阜、姜叙向驻守长安的护军夏侯渊紧急求援。夏侯渊立即出兵援救祁山,张郃率5000步骑兵担任先锋,从陈仓小道而入,而夏侯渊亲自督粮在后。张郃进至渭水,马超率氐、羌数千众迎战张郃。马超未战便即败走,张郃率军收捡马超军遗下的器械。当夏侯渊到时,诸县皆己投降。 同年冬十月,曹操命夏侯渊率兵自兴国(今甘肃秦安东北)讨伐宋建。时宋建趁凉州战乱,在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南)裂土称王,自立年号,设置百官,独霸一方30余年。张郃随夏侯渊围攻枹罕,攻破其城,斩宋建。随即张郃又率军北渡黄河,进入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地区),招降河西羌族各部落,遂平定陇右地区。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亲统大军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张鲁,从秦岭西侧迂回至武都(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地区,再由侧翼东向进击汉中。途遇氐族武装阻路,曹操派张郃、朱灵率5000兵击退氐人。四月,曹操大军从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进至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氐族首领窦茂率部众1万余人,据险抗击。五月,曹操指挥大军攻破窦茂军,并进行屠杀,清除了进军障碍。曹操旋即挥师南下,进军至汉中通三巴的门户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切断了张鲁西退的道路。十一月,张鲁降,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守汉中,以拒刘备。 同年,张郃率兵南下攻掠巴西(今四川阆中)及巴东(今四川奉节东)两郡,欲迁徙当地百姓到汉中,对益州构成了严重威胁。蜀代理偏将军黄权指出,魏军占汉中又攻掠三巴(益州北部三郡,巴郡、巴东郡、巴西郡),犹如将割断蜀的股臂。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兵北上抵御曹军;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参见巴西之战)。 张郃军进至岩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蒙头、荡石(今四川渠县八蒙山),与张飞军相拒50多天,不分胜负。张飞遂率精兵万余,避开正面,出敌不意,由别道突袭张郃军,诱迫张郃出战,使其陷入狭窄山道之中,首尾不能相救,致遭惨败,几被歼灭。张郃丢弃战马,只带部下十余人从山中小道逃出,率残部退回南郑。后任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兵汉中。四月,刘备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刘备遂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据守的广石(今勉县西)。张郃亲自率兵与蜀军进行搏斗,刘备不能克,两军遂成相持态势,刘备写信给诸葛亮增调兵力(参见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率主力渡过沔水,顺山势隐蔽疾行,迂回到阳平关侧后之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依据险要地势,待机歼敌。夏侯渊为摆脱被动,率兵争夺定军山。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发动迅猛冲击,斩夏侯渊及刺史赵禺,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 当时魏军新失主帅,怕为蜀军所乘,三军皆失色。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号令诸军:“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遂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诸将皆受张郃指挥,军心乃定。第二天,刘备欲渡汉水来攻。魏军在汉水以北列阵,欲待蜀军涉水半渡时进行反击,为刘备识破,隔水相持而不渡。不久,曹操派使给张郃送来了指挥军队的符节。三月,曹操大军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入汉中,沿途派兵占据险要之地,欲寻刘备主力决战。刘备采取据险避战的办法,始终不与曹操主力争锋。至五月,曹操无法取胜,下令撤出进攻汉中的全部军队,张郃还师屯兵陈仓(今宝鸡东),汉中遂为刘备占据。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又进封张郃为鄚侯。随即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郡治今甘肃泾川北)的胡羌,并奉召与曹真进朝朝见。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孙权为加强对战略要地江陵(今湖北江陵)的外围防御,令建武将军孙盛率兵万余进驻中洲(今湖北长江枝江沱水间),扼控长江水道。黄初四年(223年)正月,张郃奉西路军主将上军大将军曹真之令率兵进攻中洲。孙盛抵挡不住,张郃遂占领中洲。 太和元年(227),明帝曹叡即位,张郃奉命屯兵荆州,与司马懿击孙权部将刘阿等,追至祁口,破吴军。 太和二年( 蜀建兴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兴师伐魏,一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参见诸葛亮攻魏之战)。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郿,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叡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郡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地相继降蜀,魏朝野震恐。 明帝曹叡集步骑5万,亲自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