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人文始祖有熊氏黄帝纪念馆 | 姓名:有熊氏,轩辕黄帝
生辰:农历2月2日
民族:华胥(华夏)
忌日:农历9月9日
国家:中华有熊帝国
职业:国君
上承伏羲之遗风,下启黄帝之后裔
开华夏疆之先河,辗转上下八千年
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室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家族。
公元前6163年,大熊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称帝,号罗奉、史称“人皇”。伏羲与女娲联姻,绵延三千八百多年,共一百五十三代。伏羲女娲大氏族(包括外母,外父血缘)共传七十七帝至少典。
之后为其后裔炎帝和黄帝,至此龙的传人便发扬光大了。
黄帝,为五帝之首,中华民族始祖,为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第79代帝。黄帝为少典与附宝所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帝王。
其国为有熊帝国,这个龙图腾的国家,是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家族。
伏羲的八卦传至其后裔商代大夫鬻熊,为黄帝第三十六世裔孙。 鬻熊传弟子周文王,周文王作《易经》,中国群经之首也。鬻熊后裔建楚熊王国。
有熊,是族中有帝王的意思,是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的继承人,世袭龙图腾。
上古的“熊”字是“上今下酉”,即“上今下酉”字,为“帝王”的意思。
黄帝巨大雕像
黄帝陵祭祀大殿已经投入使用,根据中国的传统,有庙就应有像。据悉,陕西省有关方面一直想在黄帝陵景区竖立巨型的轩辕黄帝像,目前设计初稿已经完成。
据了解,初稿共分为标志性雕塑和纪念性雕塑两个方案。其中标志性雕塑设计为通高95米,座高45米,像本身高50米。95米高象征着“九五之尊”,50米高则象征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该雕塑的选址拟在黄帝陵的北侧,距龙驭阁的位置约500米的一个圆卯上。第二方案是纪念性雕塑,设置在陵区内。设计雕像高为30米,底座20米,整体通高50米。
黄帝像的材质准备选用暖白色的花岗岩,近看有一定颜色,远看基本上以白色为主。这在黄土高原上非常醒目。
华夏拜祖活动
尊祖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风俗。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就随之产生。对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祭奠更是从古至今,绵延不断。
春秋以前,对黄帝的祭祀大都采取郊祭的形式,《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郡,祭黄帝"。 这是我国最早祭祀黄帝的史料。
农历三月三是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后人为表达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从春秋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来到轩辕故里举行了盛大的寻根祭祖仪式。“叶落兮归根,故乡兮牵魂。”寻找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是很多华侨、华人寻根问祖的初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或因战争而时断时续,或因黄帝陵异说而不在一地,但总地说来是经久不衰,而且除帝王祭祀之外,名人祭祀及其赞颂之作也流传下来,如三国时曹植、晋代曹毗、挚虞的《黄帝赞》一直流传至今。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底派人祭祀黄帝,并写下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诗篇。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文革期间公祭活动暂时中断外,黄帝陵祭祀活动都在正常进行。期间,港、澳、台同胎,海外侨胞都分别到黄帝故里祭祀拜谒。
祭祖活动情况
1980年恢复祭祀活动以来,除了公祭活动以外,黄帝的祭活动也相当隆重。每年阴历三月三,四邻八乡、海内外炎黄子孙一起聚集于黄帝故里,人们鸣鼓乐、舞长龙、献时果、敬花篮,对黄帝进行隆重祭奠。近年来,有很多国家领导人前来瞻仰轩辕黄帝,还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华人前来寻根拜祖。这里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朝圣之地!2001年政府组织了第九届“炎黄文化节”。由于黄帝故里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黄帝故里已成为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缅怀始祖功德,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场所。
祭祖活动安排
每年阴历三月三,在黄帝故里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举办“炎黄文化节”。
| 姓名:有熊氏,轩辕黄帝 生辰:农历2月2日 民族:华胥(华夏) 忌日:农历9月9日 国家:中华有熊帝国 职业:国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