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此深切悼念我们亲爱的同事、朋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优秀教师汪堂家教授。
汪堂家老师自去年5月查出身患癌症后,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独自与病魔进行了顽强斗争;同时还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完成了大量重要的工作。今年初,汪老师癌症复发再次住院。住院期间,汪老师的亲友们、学校领导、学院的师生为治疗汪老师的疾病,倾注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汪老师的学生们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夜以继日地守护在他的病床前。虽经医院医护人员多方面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汪堂家老师于2014年4月23日17时05分,在上海龙华医院去世。我们为失去我们的好同事、好师长、好朋友而深感悲痛。
汪堂家老师1962年5月21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罗溪公社汪岭大队前屋队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成绩突出。1979年他考入了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后转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3年他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师从尹大贻先生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教师;在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陈京璇教授的帮助下,他在学术上成长迅速;1988年他师从王玖兴先生在职攻读外国哲学史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任职期间,汪老师还在美国、德国的多所著名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汪堂家老师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自留校任教以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如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黑格尔的《逻辑学》等。他的讲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深受学生欢迎。一位旁听过他讲课的厦门大学学生在博客上这样写道,“无论是讲课还是答疑,他永远是那么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充满耐心。”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
汪堂家老师潜心学术,才思敏捷,苦心著译,成就斐然。他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法语和德语进行交流和治学,翻译了多部重要的西方学术著作,如德里达的《论文字学》,利科的《活的隐喻》等。汪老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近代西方哲学、当代法国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生命-医学伦理学、比较哲学等;先后主持过10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达10多部;其中比较重要的著作有《自我的觉悟》、《汪堂家讲德里达》、《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哲学的追问》等;他还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近年来,他还协助刘放桐教授主编《杜威全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共38卷,为此倾注了他大量心血。汪老师胸怀天下,关心现实,经常撰文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60余篇。在学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
汪堂家老师在教学科研之外,还热心社会工作,先后担任哲学系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外事秘书、本科生导师,还担任过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杜威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外国哲学》副主编、《杜威全集》中文版常务副主编、《中外医学哲学》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多家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的特约审稿人。此外,他还担任了上海市哲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肺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特约评论员等职务,为学术界和社会公益事业付出了大量的辛劳。
汪堂家老师自幼聪慧好学,品学兼优。在学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83年在安徽大学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86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995年在复旦大学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此外,他还获得过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复旦大学卓识学者、美国富布来特学者等称号。
汪堂家老师为人坦诚,忠厚勤勉;温文尔雅,生活朴实;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然而,正值盛年病魔袭来,面对重大变故,他首先想到的是求知若渴的学生,想到的是妻儿家人的安稳,想到的是手头未竟的研究……他默默忍受病痛,隐藏起了自己的病情,依然站上了迎新典礼的讲台,依然在课堂上谈学论道,依然与同事们谈笑风生;就在去年10月,他还负责主办了全国外国哲学史和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年会。回想起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十分的痛心和不忍。面对日益严重的疾病,汪老师始终从容面对,积极治疗,他的精神感动了身边很多的医护人员。
汪堂家老师最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魂萦梦绕的讲台,离开了他永远关怀的学生,离开了时时牵念的家人,离开了情同手足的同事。我们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事实是如此残酷,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和蔼的笑容,听不到他亲切的声音,再也不能和他讨论哲学,畅谈人生……学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学者,学院失去一位真挚的同事,学生失去一位良师益友;汪老师的离去是我们学界和学院的重大损失。
汪堂家老师走了,留下了他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的风范,留下了他教书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愿汪老师与古往圣哲同游,永远行走在他挚爱的哲学之路上。我们要向汪老师学习,继续他未竟的事业,把哲学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帮助好他的家人,以告慰汪老师的在天之灵。
汪堂家老师,您安息吧!
(以上是孙向晨院长代表哲学学院宣读的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