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登记日: | 1995年2月20日 | 捐献实现日: | 2003年5月6日 |
鞠躬尽瘁,为神为国为岭南——周玉仙生平简介
周玉仙,广东开平人,1925年1月23日出生于广州市, 2003年5月6日卒于上海,享年79岁。 周玉仙简历: 1925年1月23日 出生于广州市 939年-1945年 澳门协和女子中学 高中毕业 1945年9月-1949年6月 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儿童福利专业学习,1949年6月获学士学位 1948年 被选为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长 1949年7月 在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内创办托儿所 1950年2月 因托儿所的优异工作受广州市妇联表扬 1950年4月-11月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北京 1950年11月 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派赴长春军医大学从事宣传工作 1952年9月 转业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沈阳 1953年-1956年 沈阳金属研究所负责托儿所工作(三年) 1957年1月 沈阳金属研究所,从事图书采编和科技情报工作 1957年 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得以平反 1958年-1986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图书采编和科技情报工作,副研究馆员(高级职称) 1981年 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1985年3月 筹建了岭南大学上海校友会并被推选为副会长 1995年2月20日 登记捐献遗体 2002年 任岭南大学上海校友会首席顾问 2003年5月6日 卒于上海,享年79岁 周玉仙生平简介 一、勤奋好学,服务社会 母亲自幼勤奋好学,在澳门协和女子中学读书时,因学习成绩优异,几乎初中每学期都获得“勤学生”的称号。高中时参与基督教青年会活动并在高三时被推举为学校青年会会长。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她联络了澳门各校青年会创立了贫困儿童义学班,组织各校选派同学担任教员。 1945年9月母亲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儿童福利专业学习。在那地美人娱的校园里,她受到“岭南一家亲”和“岭南牛”精神的熏陶。“岭南一家亲”主张不分大学、中学、小学,也不论教职员工或学生,都是岭南大家庭的成员,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共抱诚心与爱心”。在大学的四年中她本着仁爱和服务社会的人生准则,致力于校内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她以纯朴、真诚、炽热的爱心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1948年她被选为岭南大学青年会会长。她一方面加强并扩大了原有的以“家”为单位的团契组织,使之成为广大同学(不论其宗教信仰都是青年会的当然会员)友谊交往、增强团结的基本单元。“家”中成员之间友爱互助,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母亲担任会长期间,青年会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工作,包括青年会小学、工人夜校、鹭江农民夜校、乡村医疗队等。这些学校只有一、二名专职教员,绝大部分教员由同学义务担任,他们中大部分又是“家”的成员。母亲为这些福利工作筹募了经费,并组织大学、中学同学参与义工。 青年会设有两个读书室,由进步同学义务管理。藏书中除宗教书籍外还有比较丰富的中外文学名著、社会科学和思想修养等方面的进步书籍、杂志,成为解放前夕在岭南大学校园传播进步思想的强有力的阵地。 从1948年春到解放前夕社会正酝酿着巨大的变化,母亲在担任会长期间积极配合地下党领导的地下学联利用基督教青年会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使青年会成为岭南大学进步青年宣传革命真理、开展活动的阵地。 1949年7月母亲大学毕业,为了实现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理想,放弃亲属介绍赴香港、美国谋职,毅然留下,受聘于广州女青年会负责创办托儿所,同年10月她满怀热情地迎接了广州的解放。她创办的托儿所获得了家长和舆论(南方日报)的好评,并于1950年2月受到市妇联的表扬。她因此也被推选为广州市第一届各界妇女大会的代表。 二、响应号召,抗美援朝 1950年4月,为了学习革命理论、改造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母亲只身赴北京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同年11月结业时适值抗美援朝开始,她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派赴长春军医大学从事宣传工作。1952年9月她转业到沈阳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后又奉调到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负责托儿所工作达三年。在这期间她日以继夜地工作,为托儿所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使之从日托发展到全托,规模也不断扩大,经常得到市妇联和卫生部门的表扬。 三、忍辱负重,奉献事业 在漫长的被错划为右派的含冤岁月里,母亲仍丝毫不改变其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初衷。早在1957年1月起,转而从事图书采编和科技情报工作。1958年迁至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她在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29年,直到1986年退休。她的工作内容与原来所学专业迥然不同,但她刻苦学习、满腔热情地为科研人员服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编目方面,她按照学科体系结合所内专业和研究课题建立了在国内具有独创性的《特殊文献主题——关键词目录》和《西文图书会议录主题——关键词目录》,获得了科技人员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她对科技图书分类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工作。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培育图书情报专业新人,从撰写培训教材、讲课到实习和辅导解疑,她都积极参与;多次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毕业实习开办讲座;为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开办了多期文献、专利检索讲座。她以熟练的图书馆专业知识、热情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作风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成绩显着,她被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晋升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副研究馆员。1981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四、服务校友,弘扬精神 母亲对母校——岭南大学和岭南校友怀有深厚的感情,因为那是她受教育和成长的地方,校友是她的兄弟姐妹。改革开放之后,政通人和,校友会获准成立,校友间的正常交往得以开展时,她对母校和校友的炽热感情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火山不断地进发出来。 1985年3月母亲与上海康乐校友筹建了岭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两年后康乐校友又与上海分校校友汇合成立了统一的上海校友会,她被推选为副会长,从此,她在上海又多了一个令她日夕牵挂的“家”——校友会。她关心校友会工作的开展,从组织、经费到与国内外校友的交往,她都悉心筹划,为理事会提供建议并积极参加校友会的各项活动。退休后她更倾全力从事校友会工作。她关心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经济困难的她参与捐款,生病的她推荐医生和新药。她不仅关心上海的校友,还关心上海以外的国内外校友。 母亲1944年受洗为基督教徒。晚年因多种疾病缠身行走不便,不能每周参加礼拜,但每逢新恩堂有重要的聚会她都出席并参与奉献。她将基督教的追求真、善、美,奉献爱心和“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马太福音第二十章第二十八节)的教义,融人到自己的生命中,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 母亲一生虽经坎坷,但她的一生是美丽的,尤其是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更为她的美丽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早在1995年2月20日母亲和父亲就到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登记了捐献遗体,但告知子女后,我们一时不能接受。于是两老就不断做我们工作,历经两年,终得小辈的理解和支持,在1997年正式办好捐献遗体的全部手续。母亲不但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和解剖教学之用,而且交待子女不留骨灰,不搞遗体告别。如此坚决彻底地挑战千百年来的世俗观念,给社会留下他们最后“爱的奉献”,坦荡、安详地回归自然。 母亲秉承岭南教育的优良传统,于1999年通过街道办事处与一位孤儿结成对子,每年资助数百元助学,并邀请他逢年过节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也得到家庭温暖。如今这位同学已大学本科毕业,并在工作岗位上延续着“服务社会”的精神。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中华儿女,一位普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普通的岭南人,但她以毕生的精力默默无闻地实践了岭南赤子的格言:“鞠躬尽瘁,为神为国为岭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节人相重,关爱众所知。母亲一生所追求的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岭南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母亲,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