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3.jpg (12025 bytes)

  1804年秋天,刚满19岁的林则徐考中举人,可谓一帆风顺。林则徐从父母致命成婚,一事双喜临门。夫人郑氏,就是后来林则徐深处逆境时给他以莫大支持和安慰的夫人郑淑卿。林则徐第一次在北京参加会试,结果落榜,经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同年6月回到家乡,当了私塾先生。但是林则徐在挫折面前并没有灰心失望。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1806年,林则徐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到厦门担任文书,这段经历使林则徐对19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有了新的、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当时的厦门已是一个向外省、外国敞开门户的商业贸易集散地。鸦片在此时就已经输入到厦门。

  当一名文书绝不是林则徐的理想。此时此刻的林则徐,虽然在阅历和生活知识的积累上获得了很多有意的知识,但仍然处在彷徨的道路上。客观上有时代的需要,主观上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林则徐的幸运在于偶然的机会,使他遇上了伯乐---张师诚

林则徐塑像

  张师诚(1762-1830),浙江归安人,乾隆年间进士,是一位熟知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专家。嘉庆年间,张师诚离开北京到山西、河南、江苏、江西等地担任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1806年由江西巡抚上调任福建巡抚,使他有机会发现了林则徐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作为一名福建社会管辖一省的封建大吏,忠君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但张师诚求贤若渴,识才、爱才、倾全力提携人才,特别是发现、培植了林则徐这样一位品学具佳的人才。
  嘉庆11年除夕,就任福建巡抚不久的张师诚翻阅本省送来的贺禀,发现其中有一份极富文采,决定派人连夜去请这位执笔这前来会晤。林则徐随差人赶到省城已近黄昏。张师诚见来客既然是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心中暗暗吃惊。要他拟办了一份紧急的奏折,连夜赶出。此时张师诚全然没有高官大吏的盛气,以轻松、和蔼诚恳的态度与林则徐侃侃而谈。 林则徐自嘉庆12年到16年(1807-1811)在张师诚的幕府4年之久。它的身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师生关系的随员。林则徐目睹并且参与了一个省级最高长官的政务活动和军事活动,并有机会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这对其后来担任总督、钦差,都是重要的知识积累。1811年2月林则徐第三次上京应试,考中进士,开始了独立的官宦生涯。


Copyright 三和科技
web@bitow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