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jpg (18987 bytes)

  当林则徐启蒙入学以后,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父亲、鳌峰书院主持人郑光策和疾恶如仇的林雨化先生。

  林宾日虽然家境贫寒,考场失意,但国学修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出事清高耿介,是一位品学具佳的人物。50余年的教学生涯,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举人、进士就达数十人,而他最杰出的学生正是他的儿子林则徐。林则徐从4岁起就在父亲的膝盖上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前后长达16年之久。其学识根基自然深厚。
  林宾日不仅在学问上因材施教,

林则徐读书处
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林则徐读书处
  林则徐从13岁起进入鳌峰书院读书,直到20岁中举。鳌峰书院按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到林则徐入学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誉满福建。当时书院的主持人郑光策进士出身,热心教育,不畏权贵而又思想活跃,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在他主持鳌峰书院时,书院学风倾向“经世之学”,就是读书、做学问、搞研究要联系实际,借以解决人世间存在的种种问题。
  而且十分注重优良品德的培养。在贫困环境中“不妄取一钱”,在平民地位“不忘与一事”,洁身自好,决不随波逐流。对他人之难“犹己”。这种父教,对林则徐后来为官时的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都有重大的影响。

坐落在福州的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
福州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家祠

  另一位对林则徐的思想品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林雨化(字希五)。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因为揭发福建按察使钱士椿办案谋私,反遭迫害,含冤入狱。林雨化被流放发配到新疆,十岁的林则徐就曾参加过那悲壮的送别。林雨化先生倍受磨难,释返家乡时已经形销骨立,但仍然正气凛然。


Copyright 三和科技
web@bitow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