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佡成也被逼逃到了梁師都(3)那裡。這樣,唐朝北方的邊境並沒有得到安定。因為這件事李建成處理不妥,高祖李淵對他的看法更壞了。李建成的處境日益不妙,而李世民卻逐漸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淵之命平定了劉武周割據勢力,收復了并洲、汾陽廣大地區。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詔消滅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支勁旅,極大地鞏固了李唐政權。這一年七月,當李世民勝利返回長安時,他身披黃金甲,後面緊隨著二十五員大將和一萬匹鐵騎,鼓樂喧天,人聲鼎沸,好不威風,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滿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歡迎。這時候,世民已經滋長了當天子的念頭。據說。在平定王世充時,李世民曾和他的謀上房玄齡穿戴普通人的衣服,拜訪了一個名叫王遠知的道士。道上在迎接他們時說:[你們兩人中有個聖人,莫非是秦王嗎?]李世民見道人認出了自己,便以實情相告。
後來,當李世民、房玄齡告辭時,道上再三地叮囑李世民說:[你就要做太平天子,望多多自重。]從此,道上的話就經常縈回在李世民腦海中。李世民這次凱旋而歸,長安全城為之轟動,他感到無比驕傲,彷彿已經感受到那神聖的皇帝的威嚴。
李建成對李世民威望日益提高非常不安,便拉攏李元吉一起對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淵的第四子,勇猛過人,也立過戰功。但他驕淫放縱,名聲不好。儘管如此,李元吉心靈深處也在想著皇位的繼承權。他不上一次地私下均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實力及影響,以便自己決定投靠哪一方。經過周密地考慮,李元吉最後選擇了李建成。李元吉認為,如果他跟隨李世民,顯然不能實現自己謀得帝位的野心,如果投靠李建成,或許還有得到帝位的希望。李元吉還想,只要先除掉李世民,再幹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到那時,太子的位置也就垂手可得。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當李建成對李元吉有所表示時,李元吉立即站到了李建成一方。
李建成、李元吉為了給高祖李淵一個好的印象,就積極爭取後宮的支持,和嬪妃們拉關係,給她們送禮物,在她們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這一辦法果然見了效。原來後宮嬪妃對李世民的印象就不好。為什麼呢?那還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打下洛陽以後,李淵派嬪妃們前往選閱宮人和府庫珍寶。有的嬪妃乘機向李世民索取寶物,有的為自己的親戚請求官職。由於李世民已經把寶物和官職分給了自己的部屬,所以未能滿足這些嬪妃們的要求,她們便對李世民產生了怨恨情緒,只不過長時間來沒有發洩的機會。李建成給了後宮嬪妃們好處以後,後宮的勢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邊。從此,嬪妃們常在高祖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李世民當陝東道行臺時,高祖李淵詔示他有權處理管轄內事務。當時,正好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李世民便賞賜給他幾十頃好地。後來,高祖妃子張婕妤的父親看中了這些地,讓張婕妤私下向高祖奏請,把這些上地賞賜給他。高祖不知這裡的究竟,也沒有向李世民了解情況,便寫了一個手詔,讓地方官把這些上地賞給張婕妤的父親。張婕妤父親拿著高祖的手詔,去向李神通要地。李神通以秦王李世民的教在前,對張婕妤父親的要求和高祖的手詔沒有理會。這下惹惱了張婕妤。
[进入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