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1587-约1676),明末泰州(今江苏泰县,一说通州)人。原姓曹,名逢春。十五岁时因犯法亡命盱眙(今属江苏),改姓柳,称「柳麻子」。十八岁学说书,特拜对说书理论深有研究的莫后光为师。后随师到南京秦淮河“长吟阁”说书,声名远扬。崇祯二年(1629年),定居南京,与东林、复社名士多有交往。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王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劝其竭力抗清,并以说书鼓励士气,后左良玉病死九江舟中。柳怀念旧友,回到江南,酒酣之时,向人痛说左良玉遗事,闻者无不泪下。
明亡后,清廷厉行“剃发令”。柳以说书艺人表演古人需要为名,一直留发不剃,不改明代衣冠,以寄伤怀故国之思。他曾随清漕运总督蔡士英北上京城说书,但不久即南归,流落江南。晚年寓居南京,生活穷困,极为凄凉。死后葬于苏州。
柳敬亭的遗作,有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 册100 篇。关于柳的说书技艺,黄宗羲《柳敬亭传》有生动描绘:“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乌悲暮骸。亡国之恨,檀板之声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