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周烈王4年),约卒于公元前289年(周赧王26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门下,代表孔门嫡传,是孔子后儒家的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教训,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曾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与弟子万章等发挥孔子的学说,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由于其文章巧于辩论,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