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秘书田家英
Netor网同纪念
主席秘书田家英
姓名:田家英
别名:曾正昌
生辰:1922年
忌日:1966年5月22日
地区:四川成都
职业:主席秘书


      京兆一书生
    
      总系百姓心
    
      田家英在世,酷爱刻印章。
    
      崇拜林则徐,录诗有两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
    
      敢因祸福避趋之。
    
      忆昔庐山归来日,
    
      自吟《京兆书生》诗:
    
      十年京兆一书生,
    
      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
    
      惭愧万家百姓心。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左”的错误滋长时又不顾个人得失奋起抗争。他的诚实、正直、刚强赢得了人们格外的尊重与怀念,他对真理的探索更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迪。
    
      生平
    
      ■14岁便与老教授在报上论战并获胜,被川中许多人称为有“过目不忘”之才的“神童”
    
      ■删去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职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争,年仅44岁
    
      ■毛泽东去世前不久怀念起这位跟随了自己18年的秘书,叹息着说了句:“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田家英,本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药店小老板之家。3岁丧父后,家境开始衰落,他读到初中一年级时,因母亡被迫离开学堂到药铺当学徒,以“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的誓言走上半工半读之路。他13岁便向报刊投稿并连连被采用,“田家英”成了他最常用的笔名。14岁时,他在报上与一个姓刘的教授论战并大获全胜,被川中许多人称为有“过目不忘”之才的“神童”。同年,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燕社”。
    
      1937年,15岁的田家英奔赴延安。他首先入陕北公学,1938年加入了共产党,同年毕业留校成为最年轻的近代史教员。他当时给《解放日报》写了许多杂文,其中《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读后非常欣赏。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时,中文基础较差,毛泽东想到与自己长子同岁的田家英,便让他在工作之余来当儿子的文史教员。
    
      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这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东很满意地结束了面试。此后,田家英深得毛泽东信任,在同代人中提升很快。他除一直任主席秘书,还兼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是管事最多的一人。他不仅掌管着毛泽东的个人存款、印章和亲友的往来信件,还用十多年的心血为毛泽东建立起一个图书馆,由刚进城时的十个书架发展到上万册书籍。毛泽东写文章和诗词经常引据古籍,一般都要田家英查找和核对。在难得的闲暇中,他到荣宝斋等旧店铺购买和搜集字画,往往买回来先送到毛泽东那里,两人共同欣赏切磋。
    
      1959年,田家英到成都郊区蹲点后,发现过“左”错误并试图纠正。同年夏,他在庐山会议上赞同彭德怀的观点。他被人揭发批判后,毛泽东认为属于认识问题,还是对他加以保护。1961年,田家英到浙江调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起草了著名的《六十条》,纠正了此前的许多错误政策。不过,在“包产到户”的问题上,他们的分歧未能弥合。田家英自庐山会议后一再想到基层工作,一些省委书记也表示欢迎,毛泽东却总舍不得放他走。1965年末,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了《海瑞罢官》的一些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江青等人便要借题发挥。田家英整理记录时,却将这段话删去。他完全懂得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但为维护党的事业和毛泽东本人的长远威望,还是义无反顾。随后,江青等人把“篡改毛主席著作”这一吓人的罪名加在他头上。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职反省”。他沉思了一夜,第二天便以死抗争,此时仅44岁。他的意外之死震惊了党中央的领导人。毛泽东在去世前不久怀念起这位跟随了自己18年的秘书,曾带着沉重叹息说了一句———“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为田家英举行追悼会,评价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气的人。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很少随声附和,很少讲违心话……”

收藏 创建:2001-06-18 访问:
维护人:public 田氏宗祠 [公益][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