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薛怀修生于1934年,遗腹儿的他又幼年丧母,其后由其哥姐抚养念书,先后就读于伊林小学、穆棱一中、牡丹江第一中学、哈尔滨商业中学、辽宁大学俄语专业。历任少年儿童团团长、班长、团支部书记。1957年,为保护同学和朋友,被划为“右派”,从此命运发生了转折。195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市教育局,其后分到辽宁开原三中任教。60年代初在牡丹江安家,其后调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子弟校任教。1966年在修江堤劳动中从跳板上跌落卧床不起一年,同年6月我降生。患上腰椎肩盤突出的父亲多年不能上班,终于挨过了10年“文化大革命”,1978年父亲接到辽大的平反通知,壮年的他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恢复高考后,他接手一个高一年级,该年纪当年全市统考俄语平均16分,经父亲一年的努力有多人毕业时考入全国知名大学的俄语专业,其中有的成为俄语专业硕士生、博士生。为牡丹江培养了“文革”后第一批俄语人才。1984父亲被新成立的牡丹江大学抽调到大学,先后负责组建外语教研室、外语系,为发展牡丹江市的对俄贸易培养了大批人才。其间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外语系主任。
1994年退休后,为家庭、亲属、朋友四处奔波。2002年1月13日16:30突发心脏病,经亲人和医生抢救无效离我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