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纪念馆
Netor网同纪念
博尔赫斯纪念馆
姓名:博尔赫斯
国家:阿根廷
职业:作家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中学时代开始写诗。
    
      1919年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1946年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除图书馆中的职务,派任市场家禽稽查员,但作家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
    
      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56年库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获“国家文学奖”。1957年受聘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的英美文学教授。1961年与贝克特同获“福门托奖”。应邀访问美国。
    
      1963年访问欧洲,进行演讲和接受各种荣誉。1967年第二次访问美国。与埃尔莎·阿斯泰特·米连结婚,三年后离异。1969年首次访问以色列。前往巴西接受“美洲国家文学奖2”。1971年第三次到美国。1975年出版《沙之书》、《永恒的玫瑰》、《序言集》。母亲去世。1986年4月24日与玛丽亚·儿玉结婚。6月14日在日内瓦去世。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
    
      思想上他受尼采,叔本华影响,认为人生渺茫如堕迷宫。其作品基调低沉,充满孤独失望和迷茫。对时间的否定使他的小说似是而非,忽阵忽假,若有若无,无穷无尽,带有很大程度的荒诞性。他还大量运用反复描写,重复词概念,再现某些场景和象征等手法,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表现自己的哲学观点。象征时间循环往复,世界错综混乱,个人孤独彷徨的象征物--镜子,迷宫,旋梯等,在其小说中经常出现。
    

收藏 创建:2002-07-01 访问:
维护人:cyjc [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