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石青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石青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2月9日晨4:05分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66岁。 为缅怀石青云院士,发扬她献身科学事业的无私精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于2002年12月13日上午9:00在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2306会议室(逸夫苑三层)举行“石青云院士追思会”。 石青云院士 1936年8月出生于四川。1957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后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她是学术权威 八十年代中期她主持创建了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第三届全委会委员,是国际模式识别学会Governing Board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模式识别开拓者之一 1978年开始与我国著名学者程民德院士一道从事模式识别研究。1982年率先在我国开展了图像数据库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这期间,她提出了新型图像数据结构CD表示,取得了二维符号串ICON索引的重要结果。1986年至1990年,她主持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模式识别图像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取得四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2年至1985年,在她主持的科学基金项目中,对数字图像的离散几何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了从指纹灰度图像精确计算纹线局部方向,进而提取指纹特征信息的理论与算法。用这套理论,她研究成功适于民用身份鉴定的全自动指纹鉴定系统和适于公安刑事侦破的指纹鉴定系统。这套系统曾于1990年在美国击败日本NEC等厂商而中标并从此进入国际市场,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1991年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出指纹识别全新算法 在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中,石青云基于指纹方向图,给出了快速纹型分类和准确提取指纹中心、三角、形态和细节特征的全套新算法,以及统一处理无中心和有中心情况的高效指纹匹配算法。从而研制成功技术先进的指纹自动鉴定第二代实用系统PU―AFIS和PU―ID。并于近几年实现了产业化,广泛应用于我国公安和保安等领域。 辉煌成就 石青云在我国“863”计划、七·五科技攻关、八·五科技攻关、九·五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中取得成就。1990年以来,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数字空间的数学形态理论与应用》专著一本。 多次获奖 由于她在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和1994年曾两次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1993年她还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还是北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在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受到学校隆重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