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绝唱——刘国鋕纪念馆
黎明前的绝唱——刘国鋕纪念馆
姓名:刘国鋕
别名:学樗,刘钢
生辰:1921年4月7日
民族:汉
忌日:1949年11月27日
籍贯:泸州
地区:四川
国家:中国
职业:教师,记者,银行职员
信仰:共产主义
    

公告

刘国鋕纪念站已经正式开始运行,点击本页下方的图片链接即可进入站点。欢迎大家前往访问、祭奠、留言和投稿,更欢迎大家对网站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并请大家在收藏夹中收入新站地址。
    

 

    
    

严正声明


    最近本园区(烈火红岩纪念园区)各纪念馆的资料遭到一家名为“纪念时空”的网站所建立的“红岩魂”园区的严重剽窃。我们对这种公然的盗窃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
    为维护本园区各纪念馆的尊严和维护人的权益,同时也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氛围,我们再次敬告:本园区各馆图片资料凡注明制作、扫描和摄影者的,一律禁止转载;各馆网友,包括维护人的作品,一律禁止转载;各馆制作的电子版文本,转载时敬请注明电子版录入人和各馆地址。欢迎来访,多谢合作。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一首没有来得及完成的诗。
    
    刘国鋕(1921——1949),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生活原型,出身于富商家庭,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家庭经济渐趋颓败,在兄长的扶助下接受教育。1939年毕业于成都建国中学,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1年在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因上级的疏散而失去了组织关系。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放弃了家人为他谋得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响应中共南方局“到农村去”的号召,到云南陆良从事教育工作,任陆良县中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务。在他的努力之下,县中的校风大为改进,该县的民主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5年底因被当地反动武装注意,撤离陆良,回到重庆。在重庆的公开职业为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的研究人员,并在《商务日报》做过记者。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他参与领导了“陪都青年联谊会”和“中国青年民主社”,在重庆的大、中学校和民盟中开展地下工作。按照上级指示,他于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他的中共组织关系得到恢复。1946年7月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先后遇害,他在重庆参与组织了“李、闻血案后援会”,并在《新华日报》以刘钢为笔名发表了《略论闻一多先生》的悼念文章。中共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先后撤离重庆后,他在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领导下工作,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参与建立和领导了进步学生组织“六一社”。当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政府强令解散之后,他参与建立重庆地下民盟,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为《挺进报》的编创人员与中共重庆市委接上关系,其后又为《挺进报》的编印提供经费,并且是报纸重要的发行者之一。因上级的出卖,1948年4月19日在四川荣昌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先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后被转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1949年11月27日慷慨就义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
    
    “有人以为由于高涨的物价,压碎了书房,把闻先生逼上了梁山。有人以为由于当局空前的贪污腐化,倒行逆施引起了他的憎恨,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人民生活的困难,激起他改革现状的热情。有人以为国内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指明了解放的途径,并把闻先生卷进了阵营。一句话,现实环境的改变,转变了闻先生。当然,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意识,然而环境绝不是一切呵!战时教授们的遭遇差不多都和闻先生相似,可是有几个变成了像闻先生这样坚强的民主战士?”
                        ——刘国鋕《略论闻一多先生》


    
    
    

红岩英烈纪念馆 烈火红岩主题论坛 刘国鋕纪念网站 历史与再现(视频) 现代越剧《红色浪漫》全场视频和博客
    

唐虚谷(1908-1949)杨汉秀(1913-1949)李青林(1913-1949)杨虞裳(1919-1949)陈然(1923-1949)刘国鋕(1921-1949)江竹筠(1920-1949)彭咏梧(1915-1948)许建业(1920-1948)齐亮(1922-1949)宋振中(1941-1949)余祖胜(1927-1949)
      
    


收藏 创建:2004-02-26 访问:
维护人:思_齐 刘氏宗祠[功德][管理]
Netor网墓
墓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11.27烈士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