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老人生平
(为纪念先父百年诞辰而作)
梁永,1897年农历六月十七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幼年随父母从祖居梁家坟村迁居圪塔坨村,公元1973年1月15日卒于湖北省武汉市,终年七十七岁。
梁永出生在连年灾荒、军阀混战的年月,父亲梁瑞刚为逃避贫困弃家出走“闯关东”。六岁的梁永和妹妹依靠母亲给财主家洗衣做饭挣扎度日。梁永到八、九岁时,就开始给财主家放猪,只管吃饭、不给工钱。到十七岁时,一年才给四十吊铜钱,相当于半个长工的报酬,又过了两年才挣到一个长工钱。
1923年梁永二十七岁,忽然接到“闯关东”父亲的来信,便下决心按来信的地址去关外寻父。虽然当时北宁铁路已通车,但因没钱买火车票,只好徒步而行。一路上忍饥挨饿,受尽了千辛万苦足足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父亲。但还是只能给大粮户干农活,后来托人介绍到铁路上作小工挣钱度日。由于他勤劳吃苦、钻研肯干,很快便当上了正式工人。几年之后,他在修路方面练就了一手绝活——检修道岔,从火车通过道岔时发出的声音不同,可以判断出道岔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出在哪里?其准确率极高。由此被提为工长,领导一个道班维修铁道线路。1929年梁永三十三岁,经人介绍在开通县与李家大女儿李任兰结婚,婚后生有二子。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以后,为逃避战火,妻子拖着怀孕的身体,行动不便,在一次进入防空洞时 折断了腰椎骨,后又发展成骨结核病久治不愈。
在日本人统治下的伪满铁路,一切重要岗位换上了日本人和投靠的华人。梁永既无文化,又不懂日语,加之投靠无术,空有一手绝活,最后还是逃不过失业断薪的苦日子,全家老小陷入绝境。万般无奈,投奔到了吉林郭尔罗斯前旗新庙镇岳父家中。依靠亲友又在火车站找了个看货场子的工作得以为生。不料在1941年,岳父和自己的妻子不到两个月先后去世,不久梁永便带上两个孩子(宝山十二岁、宝海七岁)回到冀东老家务农。作为父亲惟恐两个孩子受气,四十七岁的他,决心不再“续弦”。一个人起早贪黑,种着自家几亩地,有时还要打几个短工,挣钱养家糊口并供孩子上学。
1945年日本投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军民支援了解放战争,民主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得到翻身解放的农民,为发展生产又组织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梁永被乡亲们选为互助组长、小社社长、生产队长,领着大家走集体化道路。随着两个孩子的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前后,送长子参加了人民军队,送次子去沈阳参加了工业建设。
1959年,因年事已高,老人离开家乡,到武汉与长子一起生活,帮助料理家务、照看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1973年病逝于武汉。
百年回首,梁永老人的一生,大半是在外侮内患、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年月中度过的。加上他的农民——工人——农民的经历,使他兼有农民和工人双重的优良品质,他的为人至今仍为乡亲们所称道。他勤劳苦干、省吃俭用、诚实正直、办事认真、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只是有一种敢于较真、认死理的犟脾气,那正是他宁折不弯的性格特点。
梁永老人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四年了。今天在纪念他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子孙后代应当学习他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为人。同时以香港回归,洗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百年耻辱告慰于地下,梁永老人有知当含笑九泉!
长子梁宝山、次子梁宝海共同撰文
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