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人物之——陈炯明
辛亥人物之——陈炯明
姓名:陈炯明
生辰:1878年1月13日
忌日:1933年9月22日
籍贯:广东海丰
国家:中国
职业:中国军事家
    陈炯明(1878年-1933年),粤系军阀,中国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1917年帮助孙中山打响护法战争,对抗袁世凯。他在帮助孙中山的同时,也与孙中山对立。在粤系党政系统中拥有深广的人脉,与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姚雨平等人有袍泽之谊,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他在二次革命期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于1922年炮轰总统府,企图杀害孙中山未成;于是遭到所有效忠孙中山的军队的讨伐,包括蒋介石。1925年他的残部被李宗仁等的桂系军摧毁,逃到香港,后卒于香港。
    
    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1898年,中清朝秀才;1906年,到广州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为第一届学员,同届同学中有邹鲁,教员中有朱执信、古应芬。1908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1909年,任广东谘议局议员,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11月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并当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参加倪映典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任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属下的编制课课长兼调度课副课长,又被确定负责率领一路选锋队进攻巡警教练公所。失败,到香港参加刘思复组织的暗杀团活动。1911年3月参加黄花岗起义,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或说临阵脱逃。10月武昌起义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并参与攻打惠州的战役。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新加坡经商。期间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要求画押宣誓效忠孙逸仙个人,陈炯明未参加;1915年,联络一批原国民党人组建中华水利促进社;1916年,回到广东东江发动驻军和民军起义,参加讨袁斗争;1917年,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授予其“定威将军”。参加护法运动,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占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建立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1920年8月,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5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积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6月任援桂军总司令,进军广西,攻占广西全境。1922年4月,拒绝前往梧州与孙中山面商北伐问题,后被孙中山免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内务部总长三职。此后退居惠州,暗中从事抵制北伐,破坏统一的行动,其部属叶举等头目于6月16日派兵包围总统府和粤秀楼,意欲把孙中山赶出广东。8月15日,陈炯明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1923年,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东征军击败,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1925年,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黄埔军官学生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部后,避居香港,后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并担任该党首任总理,继续奔走;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死后返葬广东惠州西湖紫薇山。
收藏 创建:2011-10-09 访问:
维护人:netor59 陈氏宗祠 [公益][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