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肃纪念馆
夏培肃纪念馆
姓名:夏培肃
生辰:1923年7月28日
忌日:2014年8月27日
籍贯:重庆
职业:电子计算机专家
    夏培肃,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计算机专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5年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血现东南大学)毕业。参加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筹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负责研制成功多台不同类型的高性能计算机,为我国计算技术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8月27日11时10分,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先驱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出生于重庆市,原籍四川江津。她上了4年半小学后,因病辍学。1937年以年轻时的夏培肃先生(科学报图片)[3]同等学历考上重庆南开中学(当时称南渝中学)高中。1939年转学到国立第九中学。1940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至1947年为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1947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学习,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做博士后。1951年,夏培肃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3年至1956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其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早在上大学期间,夏培肃就对数学和电路理论有浓厚的兴趣,除了电机系的课程外,还学习了数学方面的课程。在交通大学时,她师从张钟俊院士研究电路的张量分析。在爱丁堡大学期间,她研究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种解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并利用非线性理论研究电子线路的变参数振荡。在清华大学期间,她试制成功一个电解质溶液计算盘,这是一种模拟计算装置,可用来求电讯网络的稳态解和瞬态解,还可用来求高次代数方程式的根。1952年,夏培肃开始研究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她是我国在这个领域最早的科技人员。1960年,她设计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她一直研究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探索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并负责研制成功多台高性能计算机。1968年,夏培肃提出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大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负责研制成功高速阵列处理机,该机于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夏培肃研究分布式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先后负责GF-10功能分布式阵列处理机系列和BJ 并行计算机系列的研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提出基于反图拓扑的可伸缩的高速互连网络,已在国内外申请3项专利。夏培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由她主编的《英汉计算机辞典》获198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她担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的副主编,负责该书第一版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部分及第二版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硬件》部分的最后定稿。该书于2000 年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夏培肃于1978年和1986年先后创办《计算机学报》和英文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这两份学术刊物已分别成为EI、SCI的索引刊物。1985年,夏培肃作为中国科学院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交换教授,去英国多所大学讲学,被赫里奥—瓦特大学聘为访问教授。为了表彰她对计算技术的贡献,该校在隆重纪念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命名100周年时,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哥金教授等3位国际知名学者。1983年,夏培肃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收藏 创建:2015-01-23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