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毛松友纪念馆
摄影家毛松友纪念馆
姓名:毛松友
生辰:1911年10月15日
忌日:2000年1月18日
籍贯:浙江江山
地区:北京
职业:摄影家
    毛松友(1911-2000),浙江江山仕阳乡人,1911年10月15日出生。1928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在校时,他热爱摄影,是学生摄影研究会的骨干。
    1932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晨报》馆任摄影记者。1932年10月在上海虹桥机场献机典礼上,将万众欢腾、群情激奋仰望天空捐赠抗战的五架战斗机比翼齐飞的壮观场面拍摄下来。1933年初拍摄了宋庆龄、鲁迅、蔡元培和英国文豪肖伯纳的合影和肖伯纳的半身像等珍贵文献照片。1934年秋,负责江湾新建体育馆首届全国运动会的摄影报道。1934年5月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5年发表《新闻摄影概论》等文章。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随红万字投入救济伤兵难民工作,拍摄了市民救护伤兵,赈济难民等动人场面。上海沦陷前夕,辗转于粤、桂、黔、川,沿途拍摄了数百幅纪录难民生活的照片。1938年3月到重庆,率领红万字会救护队从事救济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1939年5月护送从战区抢救出来的儿童到北碚、万县等地。其间拍摄了大量敌机狂轰滥炸的惨烈场面,纪录了日寇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其中部分照片曾在莫斯科展出,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
    抗战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筹建战区儿童慈幼院,创办印川中学。在办学的同时,撰写了摄影专著《新闻摄影》书稿,创作了《劳动创造生活》、《种瓜得瓜》、《小农生产》、《贫民之家》、《春耕》、《三峡帆影》、《川江晚霞》、《都江堰》等展现祖国大好河山,表现战区人民抗战热情和生活场景的摄影作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任摄影干部,两年内拍摄了100部科学普及幻灯片。1952年调到新华社任摄影记者。同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新闻摄影》一书(再版六次)。在新华社期间,主要负责文教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报道,拍摄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及各民族体育运动会盛况及全面反映首都高等院校教学生活的照片,向国内外报刊发表。
    1956年12月因报道全国文艺会演而摔伤,后调《摄影业务》(后改名《新闻摄影》)任编辑。1960年其作品《节日焰火照北海》(又名《节日的北海》)获匈牙利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二等奖。1958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摄影技法》一书,发行2.4万册。同年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实用摄影》一书发行2万册,并出版海外版。作品《湖南韶山冲--毛主席的故乡》,1959年入选国庆10周年大型画册《中国》作品,《三峡帆影》被印成邮票和明信片发行。
    1961年赴太原筹备成立中国摄影学会山西分会,被选为副主席,兼任太原市图片社主任。其间相继出版有《晋祠风光》(1962年)、《天龙山石窟艺术》(1963年)、《五台山胜景》(1964年)、《太原风光》(1965年)等摄影画册。1963年在太原举办了《毛松友摄影艺术展览会》。
    1965年调轻工业部工作后,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品》大型画册的摄制工作,为中国工艺品首次出国展览作宣传。
    1985年12月《摄影技艺》专著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头版发行62300册。1993年《体育摄影》专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年底,《毛松友摄影艺术作品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入选作品130余幅。2005年,其代表作品《万头攒动看飞机》(1932年)入选《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大型画册。
    毛松友是出席1956年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和首批会员,1984年中国老年摄影学会首届理事,1994年中国老摄影家协会首届理事。2000年1月1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收藏 创建:2017-12-26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