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麓成纪念馆
贺麓成纪念馆
姓名:贺麓成
生辰:1935
忌日:2007
籍贯:江西永新
国家:中国
    贺麓成(1935~2007),男,是毛泽覃和贺怡夫妻的儿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毛泽覃和贺怡夫妇留在赣南打游击。第二年1月,贺怡在赣南山区生下了贺麓成。同年4月,任赣南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在作战中牺牲。由于战争频繁,环境恶劣,贺怡在赣州毅然将贺麓成托贺世缙带交父亲的挚友贺调元抚养,自己重返前线,参加陈毅领导的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因而,贺麓成幼年在龙田乡花汀村生活长大,先后就读于龙田小学和禾川中学。
    1949年7月永新解放,时任吉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贺怡将贺麓成接到吉安。年底,贺怡受毛泽东之托,前往赣南寻找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贺麓成同往。途中遭遇车祸,贺怡不幸遇难,贺麓成身负重伤。贺麓成与母亲重聚只短短3个月便成永别。在上海工作的姨妈贺子珍闻讯后十分悲痛,立即将他接到上海治伤抚养。伤愈后,贺麓成考入上海中学读书。贺子珍教育他:“第一不要背父辈的牌子,要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不要讲自己的家庭背景;第二要努力学习好知识,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牢记姨妈的教导,刻苦读书。只一个学期成绩就名列前茅,改变了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这位来自井冈山区孩子的看法。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顺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化专业。1956年大学毕业,考取留苏研究生,因中苏关系破裂未能实现去苏联留学的愿望。
    1957年,贺麓成分配到国防部五院工作,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核技术人才。他埋头钻研导弹专业知识,决心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为了研制我国自行设计的导弹,他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翻译的资料逾百万字。经过几年的努力,便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1961年,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第一批航天工程师之一。
    导弹设计初期,困难重重。仅导弹的控制方案就费尽了周折,专家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方案都没能解决问题。年轻的贺麓成和另一位工程师一起顽强探索,终于提出了自创的控制方案。后来,我国自行设计的导弹控制系统采用了这个方案,取得了成功。接着,这一方案又应用于我国第一个导弹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上,同样取得了首发成功。这一研究成果,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
    贺麓成在导弹研究领域里不断探索攻关,硕果累累。在1974年召开的数理统计应用会上,他发表了4篇论文,是出席会议发表论文最多的专家。特别是他写的《逼近多项式滤波及其截断误差》一文,解决了美国统计滤波权威布鲁姆等在正交多项式滤波中没有解决的截断误差统一解析表达式的问题。按照他提出的理论和公式,可把原来一年不能完成的工作量,缩短到几天即能完成。当时负责科技工作的国务委员宋健赞扬说:“确实深刻,富有创造。”并将这篇论文推荐到大会作重点发言,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鉴于他在导弹领域的突出贡献,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授予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贺麓成从事国防科研工作近40年,历任总参高级职称评委、总参某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享受正师职待遇。发表科技论文数十篇,著有《数理统计在军事上的应用》、《导弹攻击效能评定》、《武器装备论证》等书,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贺麓成对抚育其长大的永新有着浓厚的感情,数次回永新探亲访问,并捐资支援家乡建设。他说:“我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永新人,我在永新长大,我就是永新人。”
    

收藏 创建:2019-04-03 访问:
维护人:yongxin 贺氏宗祠[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