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康纪念馆
冯康纪念馆
姓名:冯康
生辰:1920年9月9日
忌日:1993年8月17日
籍贯:浙江绍兴
地区:上海
国家:中国
    冯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浙江绍兴人 [1-2]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数学家、中国有限元法创始人、计算数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创始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4年冯康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2] ;194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物理系担任助教;1946年到清华大学任物理系助教;1951年转任数学系助教;1951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后在苏联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进修;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65年发表了名为《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的论文,这篇论文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独立发展“有限元法”的重要里程碑 [3] ;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8月17日逝世于北京 [4] ;1997年冯康的“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3] 。
    冯康主要研究拓扑群、广义函数、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他提出的“最小几乎周期拓扑群”解决了这一类李群的结构表征问题;建立了广义函数的泛函对偶定理与“广义梅林变换”;“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独立于西方创始了有限元方法;提出了自然边界归化和超奇异积分方程理论,发展了有限元边界元自然耦合方法;“论差分格式与辛几何”系统地首创辛几何计算方法、动力系统及其工程应用的交叉性研究新领域 [5] 。
    1920年9月9日,冯康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浙江绍兴。 [1-2] 少年时代家居江苏省苏州市,他的父亲是知识分子,长年在外做文职职员,母亲操持家务,全家靠父亲薪金收入,生活水平算是中等,父亲主张让子女受到现代教育,冯康兄弟姐妹从小都很用功读书。
    1926年开始,冯康先后在江苏省立苏州中学所属实验小学、初中部及高中部就读,学业一贯优异 [6] 。中学以后,他对物理和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以后的科学生涯定了基调。
    1937年,抗战开始不久,家乡遭受敌机轰炸,学校解散,随后江南地区沦陷。冯康和当时大多数爱国青年一样,痛恨日本侵略军,对抗战胜利抱着希望,离开沦陷区转到后方。
    1938年秋,他随家迁至福建,有半年在家中自学,读的是萨本栋的《普通物理学》 [7] 。
    1939年春,他以同等学历考入福建协和学院数理系学习,同年秋季重新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两年后转物理系。在大学时期兼修了电机、物理、数学三系的主课,这一基础背景对他后来的发展也起了独特的作用。1944年,毕业后他的科学方向转为数学,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研究。
    1945年,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物理系助教(至1946年) [8] 。
    1946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及数学系助教(至1950年) [9] 。
    1951年,担
    冯康
    冯康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至1956年),同年进入苏联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进修(至1953年),自此期间先后受教于风格各异的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和苏联的Л.C.庞特里亚金。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负责科学与工程计算及计算数学的学术指导工作,他的科研方向转为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78年)。
    1978年,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分立,创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出任中心主任(至1987年)。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
    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在冯康的倡导、并亲自筹备和组织下成立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原中科院计算中心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部分课题 [10] 。
    1993年8月17日,逝世于北京 [11] 。
    
收藏 创建:2020-06-21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