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这个躺在医院过道,穷困潦倒的老人,竟是中国的国宝!可最痛心的事情发生了,却是无人知晓!他是乾隆皇后的后裔, 可却穷困潦倒至极, 生病只住在医院过道。 更没想到是,如此落魄不堪的他, 竟然是真正的中国“国宝”, 因为他, 解开了中国长达700年的国宝谜团! 而就在新年里, 关于他最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却是无人知晓,举国无声! 今天,我们必须说说他。 他,就是叶喆民.1924年他出生于北京, 爷爷叶赫那拉·钟群, 属八旗中的镶黄旗, 是乾隆皇后的后裔。 父亲叶麟趾, 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也是中国陶瓷研究界的泰斗级人物, 不仅“首先发现了定窑”, 还编著了《古今中外陶瓷汇编》, 这篇巨著让日本著名学者都惊呼: “如晴天霹雳般震惊”!当时叶氏家族在中国已是, 声名显赫的陶瓷世家。 而他虽是贵族后人, 却没有沾染纨绔子弟的恶习, 自幼勤奋刻苦,热爱读书, 小时候父亲就教他学陶瓷, 他的叔父、弟弟、妹妹, 也都继承遗志学陶瓷, 可偏偏,他那时的志趣却是书画。少年时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 师从康有为的弟子, 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书家”之一的罗复堪, 1943年,从北大文学院毕业后, 又先后随溥心畲和徐悲鸿, 这两位响当当的大师学习。 因此,他在碑帖、书法史、 古诗词等方面都造诣极深。 并曾发表《中国书法通论》、 《中国书法史论》等多部著作。1945年,年仅21岁的他, 担任清华大学院长秘书。 1952年,清华院系做调整, 他被调到农业大学做图书管理工作, 一做就是13年。 这期间,他又重新拾起了, 儿时接触的陶瓷,还参考外国书籍, 写成了《中国古陶瓷科学检测》一书。 这本书出版后, 故宫慧眼识珠的发现了他的才华, 他被调到故宫博物院陶瓷组,他成了指明汝窑窑址的第一人。 因为他,这个让世人, 魂牵梦萦了七百年的汝窑窑址, 终于完完整整展现在世界面前。 文献中未见的烧造技术问题, 也逐渐得到破解, 汝窑的仿制慢慢变成可能。 截止2016年,清凉寺汝窑遗址, 共进行了十四次考古发掘, 并出土大量汝窑瓷器标本, 许多器型都是传世汝瓷中前所未见的! 也是他, 剖开了国宝的气泡悬案, 让人们能够识别汝瓷真品获得至宝。 一开始,人们对, 什么才是汝瓷真品众说纷纭, 而观察汝瓷气泡, 即使用很多高倍放大镜看, 就算是真品,釉中气泡也混淆一片。 而他发现汝窑有一个特征, 就是用10倍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 釉中气泡稀疏, 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 从此,“寥若晨星”, 成了现在鉴定工作中的主要依据。 因为他,那些想浑水摸鱼, 用小手段大发横财的人, 都不得不断了念头。他一生著作颇丰,曾一人撰写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 全部“中国古陶瓷”条目, 还写了《中国陶瓷史纲要》、 《寻瓷访古漫记》等十余部专著。 而他的《中国陶瓷史》, 更是继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之后, 唯一一部日本自觉全文翻译, 在日本去广泛发行的中文著作。 有人曾评价说: 书中所选陶瓷图片的精致和审美, 是所有有关中国陶瓷史中层次最高的.了晚年, 已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他, 却始终不肯闲着, 努力为祖国培育更多人才。 他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国内外高等学府、 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开设讲坛, 常常借引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教导学生们认真对待学问。 他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为中国文博界、陶瓷界以及美术界, 都培育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到了80岁高龄, 他还不服老,又主编了《中国磁州窑》, 该书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他还不顾年迈的身体, 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学者们举办专题讲座。2017年11月, 93岁的他不小心摔伤住院。 一位学生去医院看望他, 结果看到的是: 老人蜷缩在医院楼道里! 近一周时间没人问、没人管, 叶老一生没有存活的儿女, 夫人又早他数月在另一医院住院。 2018年1月2日,新年的第二天, 人们或欢声笑语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 或还在刷屏李小璐和PG one, 各种心疼好男人贾乃亮, 为明星的家事是操碎了心, …… 而这位真正的国宝级大师, 却默默地、孤零零地, 如此凄凉地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