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叙瑢纪念馆
徐叙瑢纪念馆
姓名:徐叙瑢
生辰:1922年4月23日
民族:汉
忌日:2022年7月12日
籍贯:山东临沂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2022年7月12日),男,生于山东临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徐叙瑢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徐叙瑢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提出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属国际首创。研制成功的分层优化场致发光显示器获得了发明专利。是"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创建人,也是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发光学专业人才和骨干。1999年获得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人物经历
    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 小学就读于山东临沂孔子庙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叙瑢毅然南行,转读于湖北郧阳国立山东中学,继而步行入川,在绵阳就读于国立六中(现今绵阳南山中学)。
    1941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物理系学习。在校期间,通过帮助教授抄录书刊,刻写钢板,油印讲义,做教学模型,管理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当家庭教师,磨豆浆等,勤工俭学完成四年大学学业。
    1945年,徐叙瑢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兼做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的研究生,并参加了中共地下外围组织 。
    1950年,徐叙瑢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发光科学研究。同年,徐院士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晋升为讲师 。
    1951年,徐叙瑢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深造。师从安东诺夫(国际著名发光专家)教授和康斯坦丁诺娃教授。
    1955年5月,徐叙瑢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徐叙瑢的学术成果从前苏联传向国际发光学界。安东诺夫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学术专著《光致发光》中,用十几页的篇幅引用了徐叙瑢的研究结果。法国著名科学家达尼尔·居里等人也在自己的著作或论文中引用了徐叙瑢的研究结果。
    1956年,徐叙瑢参加中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工作。在中科院北京物理研究所,率先进行阴极射线发光和光致发光的研究和场致发光的研究,为中国发光材料走向工业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1964年,徐叙瑢利用光探针法,证实了场致发光中的电子离化倍增过程,证明了场致发光的碰撞机理。
    1965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调整,成立以发光学为主攻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1966年,徐叙瑢到长春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78年任该所所长,1985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0年徐叙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同年,徐叙瑢与许少鸿、吴伯僖等共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并一直担任发光分科学会理事长。
    1982年,徐叙瑢用选择激发的方法研究了上千例癌血清的特异荧光,获得作为判据特征峰的定量标准。该项研究成果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1987年,徐叙瑢调至天津理工学院,在该校建立起材料物理研究所,任所长。进一步开展固体发光前沿问题--薄膜场致发光的研究工作。
    1987年8月,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国际发光会议,由徐叙瑢任地区组织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1993年 徐叙瑢当选天津市第12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在国际场致发光学术讨论会上,徐叙瑢用流畅的英语,以充分的理论和实验事实为依据,提出了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从而使场致发光的全彩色显示屏有了实现的可能。
    1996年,徐叙瑢研制的分层优化场致发光显示器获得了发明专利,并初步试制双色显示屏。
    1997年,徐叙瑢调至北方交通大学工作,创建了发光学研究基地--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三年时间建成一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手段完备的高新技术实验室--"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被铁道部正式批准为部级开放实验室,并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项目。
    1998年3月,徐叙瑢成功主办"首届全国有机分子及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
    1999年6月,徐叙瑢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英国IBM技术研究院Dr.Lowe高级研究员共同主办并主持了"第5届国际材联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显示材料分会(IUMRS-ICAM¢99)",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5月31日,徐叙瑢为北京交通大学捐书两百余册,图书馆书记裴劲松代表图书馆接受赠书。90岁的徐叙瑢亲笔题写对读者的捐赠寄语,寄语写道:“图书是无边际的知识源泉,集百家之长,万户创新。既记录了历史,又突出了跨越,提供了作人,作事及专业的优秀范例。丰富思想,为培养千万人才,支撑半边天。在北京交大的图书馆必将走出大批栋梁之才。”
    
    科研成果
    徐叙瑢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在发光机理上,尤其是在导带电子的性质及其在场致发光的作用上有系统、独创的研究。对发光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会及学报创办都有重要贡献。 其研究工作遍及复合发光的动力学、过热电子的实验论证、能量传递、瞬态光谱及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场致发光、发光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领域。他提出的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属国际首创,研制成功的分层优化场致发光显示器获得了发明专利。他是“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创建人,也是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发光学专业人才和骨干。
收藏 创建:2022-08-13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