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鸣高(1932年12月11日-2022年9月23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鸣高是中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科技研究与实践工作。
1954年,钱鸣高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4年至1957年,获得北京矿业学院硕士学位;1957年至1970年,担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山压力试验室主任、助教;1970年至1980年,担任四川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1980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副教授;198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担任煤炭工业部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1987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系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9月23日,钱鸣高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1932年12月11日,钱鸣高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新渎桥镇。
1950年至1954年,在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4年至1957年,在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57年1月至1970年1月,担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矿山压力试验室主任、助教。
1970年1月至1980年1月,担任四川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
1980年1月至1984年1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副教授。
1983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4年1月,担任煤炭工业部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1987年1月至1991年1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系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22年9月23日,钱鸣高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科研成就
钱鸣高创立了以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和支架-围岩系统控制为一体的实用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中国许多矿区工作面低产和安全(防止冒顶)的关键采矿工程难题。 [1]
1962年,钱鸣高研究提出的“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通过十多年在煤矿的实测检验与验证,最终证实采场上覆岩层在受开采影响而破断成为岩块后形成的结构模式——“砌体梁”力学模型,其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描绘整体岩层移动的“关键层”理论。
21世纪初,钱鸣高建立“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等实用工程技术,而后结合煤炭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开采需求,于2003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绿色开采”体系,他领导团队研究提出“采动岩体力学”概念和以控制“关键层”为基础的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涵盖煤与瓦斯共采、保水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矸石减排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