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成纪念馆
张国成纪念馆
姓名:张国成
民族:汉
忌日:2022年12月21日
籍贯:昆明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张国成(1931年10月12日-2022年12月21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金属冶炼分离专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0年—1952年,张国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工作;1952年—1954年,在云南大学冶金系学习;1954年—1956年,被保送到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冶金系学习;1956年,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任研究室专题负责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12月21日张国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张国成长期从事各种稀土精矿冶炼和单一稀土元素分离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31年10月12日,张国成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后勤政治部文工团工作。
    1952年1月—1954年1月,在云南大学冶金系学习。
    1954年1月—1956年1月,被保送到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前身)冶金系学习。
    1956年1月,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任研究室专题负责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22年12月21日,张国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科研成就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国成研究成功氧化焙烧-催化浸出法冶炼氟碳铈矿新工艺并广泛推广;发明了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冶炼混合型稀土精矿的新流程,冶炼精矿量约10万t/a;研究成功用P204萃取剂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新工艺;发明了用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用P204萃取法生产氧化钕和用电化学法氧化还原铈和铕离子等项新技术,均在工业上推广。
    
    截至2016年9月,张国成负责完成了20多项重大稀土冶炼工艺技术研究,大部分已在工业上推广应用。用他的发明专利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厂;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与甘肃稀土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氧化铕生产线,研制成功生产高纯氧化铕独特工艺,为彩色电视荧光材料国产化功不可没;创造三代酸法冶炼包头稀土精矿(简称包头矿)的工艺流程,确立了中国稀土工业在国际上的优势;为建成世界最大的氯化稀土生产基地——甘肃稀土公司(简称甘肃公司)提供全套工艺技术;开发稀土高科技产品,改变了世界稀土原料品种;与甘肃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纯氧化铕生产线。
    20世纪70年代,张国成瞄准了中国包头储藏的混合型稀土矿,经过反复琢磨,提出采用回转窑硫酸焙烧法处理该矿的工艺,产生了第一代酸法工艺:将该矿经过硫酸焙烧—复盐沉淀—碱转化生产混合氯化稀土,为了解决第一代酸法工艺的不足,张国成带领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工艺的研究,最终研究成功第二代酸法新工艺:硫酸强化焙烧萃取法,它的回收率提高了20%左右,成本降低了约25%。从而解决了包头矿冶炼的难题,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中国处理包头矿生产氯化稀土的主要工艺流程。
    20世纪80年代,张国成和同事们又开始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的试验,即从硫酸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新技术的攻关。经过努力,诞生了第三代酸法冶炼新工艺,即将包头矿进行硫酸强化焙烧、水浸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稀土溶液,直接用P-204 萃取分离,生产钐、铕、钆富集物以及纯氧化钕和氯化稀土等产品。
    20世纪90年代,张国成在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项的支持下,针对四川稀土矿,又研究成功一个新流程,因为该矿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稀土矿性质相类似,因此,新工艺不仅有助于该矿资源的开发、应用,而且对世界稀土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收藏 创建:2022-12-24 访问:
维护人:netor2022 张氏宗祠[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