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西元六三六年)六月初四日上午,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十員大將埋伏在玄武門內。他們勒緊戰馬的韁繩,一個個劍拔弩張、神情緊張地觀察通往東宮道路上的動靜。風兒陣陣吹來,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突然,遠處傳來清脆的馬蹄聲。不一會兒,只見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策馬而來。當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的時候,一隻烏鴉正巧從樹上飛起。李建成覺得情況有些異常,便掉轉馬頭,想返回東宮。就在這時,李世民縱馬向前,大聲喊道:[太子、齊王,為什麼不去上朝?]李建成聽到呼叫聲,回頭張望。李世民乘機射出一箭,正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立時從馬上掉下。當即身亡。李元吉看到這一情景,不免一忙,也被李世民及長孫無忌等人的亂箭射中,從馬上滾了下來。剎那間,尉遲敬德催馬向前,揮起寶劍,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腦袋割下。
這時候,玄武門外,人聲嘈雜,戰馬嘶鳴,刀槍輝映,一場激烈的拚搏戰開始了。這一幅扣人心弦的圖景,就是唐初發生的令人震驚的玄武門(1)李世民奪嫡之變。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兄弟之間怎麼會鬧到了這種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這,還要從唐高祖李淵立太子說起。隋朝末年,社會動蕩,群雄並起。
李淵和他的兒子們審時度勢,順乎潮流,起兵晉陽。橫掃天下,進軍長安,建立了唐朝。在這一過程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古都曾建立過戰功。李淵當皇帝以後,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習慣,在武德元年(西元六一八年)冊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並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同竹地方發生動亂,一個叫祝山海的人,聚集一千多人造反鬧事,唐高祖李淵頒布詔書,命李建成率領將軍桑顯和等人前往征討。祝山海變亂平定後,涼州(今甘肅武威)人安興貴率眾歸降,唐高祖又命李建成前往原州(今甘肅固原)接應。
李淵所以接二連三地委託李建成以軍國大事,就是想在大臣和諸子中樹立他的威望,鞏固他的太子地位,為將來他繼承帝業打下基礎。誰知,李建成往原州接應安興貴時正值夏季,天氣酷熱。他一邊趕路一邊打獵,兵士們疲勞過度,不堪忍受,大部分逃散了。李建成回到長安時,隊伍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李淵見此非常生氣,把李建成狠狠地罵了一通。此後,為了讓李建成熟悉國事,提高處理政務的本領,李淵每次臨朝,卻讓他坐在自己附近,參加各種問題的討論,遇到不太重要的問題,唐高祖李淵還讓他親自處理。此外,李淵又命禮部尚書李綱、民部尚書鄭善果為東宮官員,幫助李建成日謀劃策,決斷各種機要問題。儘管高祖想方設法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還是辜負了高祖的厚望。他在東宮不留詩文,不理政務,整日無節制地飲酒,還搬弄是非,在兄弟之間製造不和。李綱對此非常不滿,多次勸誡又不見成效,便在武德二年十二月,以年老體表為由,辭職離開了東宮。武德四年(西元六二一年),北方稽胡族首領劉佡(ㄒㄩㄢ宣)成統率所部幾萬人騷擾唐朝邊境,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一時間邊關告急。唐高祖李淵命李建成統率十萬大軍前往征討。最後,劉佡成被打敗,並表示投降。不料,李建成竟以﹁恐有變亂﹂為藉口,把已經投降的幾千人全部坑殺。
[进入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