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最终酿成悲剧

1903年12月30日下午,观众们手里拿着赫然印有“绝对防火”几个大字的剧票,踏进了艾罗果伊斯剧院,观看伊登·费主演的喜剧《蓝胡子先生》。3点15分左右,《蓝胡子先生》演完了第一幕。这时,舞台上的电弧灯开始打火花,火花引燃了布景。两名工作人员急忙去扑火,其中一人用木棍去打火,结果火未扑灭,反而把火苗扇得更高、更旺。这时,又有一名工作人员带着一个6功率灭火器去灭火,朝着着火的地方猛喷。后来一个演员说,这种灭火器没有什么用处,只需要一桶水就可把火浇灭。

火没有扑灭。演员们注意到了火光,但仍在尽情地唱歌跳舞。这倒不是因为演员们不害怕,而是因为舞台工作人员向他们作了保证,说火势很快就能控制住。观众席上也有人看到了火焰,但同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观众席上的一个小男孩看到了火光,站起来轻声喊道:“看!火!”坐在男孩身后的一个男人拍了拍男孩子头上的圆礼帽说:“孩子,别吵!你想让整个剧院乱成一团吗?”有的观众甚至误以为火光是剧情的一部分。

火焰毕竟是不祥之兆,观众开始意识到情况不妙,但还没有乱成一团。剧院正厅的多数人开始冷静地排着队向出口移动。走廊和楼座里1000多观众身体前倾,睁大眼睛看着火势发展。

火势越来越猛,没有丝毫得到控制的迹象。管弦乐队停止了演奏,观看火势发展动向。伊登·费看到乐队停止了演奏后,对乐队吼道:“奏乐,从头儿来!”迪雷(不是乐队指挥)顺从地领着乐队奏起了摇摆乐。伊登·费又叫一个舞台工作人员把他的儿子带到安全地带。由于大火已呈不可阻挡之势,台上演出的275名演员中大多数已退出舞台。伊登·费在烈火燃烧的舞台上指手划脚,希望尽可能减少一些损失。演员和乐师开始拥向附近的出口。这时,一阵大风吹进剧场,舞台上彻底失控的大火被风一吹,马上形成了风助火威之势。人们设法逃生的各个出口,此时变成了熊熊大火的通风口,一个巨大的火球从舞台冲进了礼堂。伊登·费的假发被大火烧着了,乐池里的小提琴、大提琴等木制乐器也燃烧起来。敞开的后门也成为一个大的通风口,进一步加剧了火势的发展。大风把着了火的幕布像气球一样向外鼓起。余下的布景也全部起火。火焰漫出舞台,火舌伸向了观众席,又借风势冲向剧院后面唯一的通风口上方挤满人群的楼座。

舞台上下火焰四起,整个艾罗果伊斯剧院陷入一片恐怖和混乱之中,剧院一切可燃物品:座位、地毯、窗帘,所有能燃烧的东西都在燃烧。舞台变成了大火炉,剧院变成了人间地狱。礼堂内只有乐池中的几百人想方设法从底层逃得了性命,而剩余的人命运就十分悲惨了。特别是拥挤着几百名儿童的楼座更是一团糟。有的女人想把自己带进剧场的四五个孩子都拖出去,但很快被争先恐后夺命的人群挤散,小一点儿的孩子被挤死、踩死,大一点儿的孩子也绝大多数厄运难逃。60多人从楼厅沿着没有标记的过道跑到女休息室和上了锁的门口。这些走进死胡同的人,后来一堆堆被烧死、闷死。

第一和第二厅里的900多人因恐惧、挤不出火场变得狂暴起来。人们千方百计地想法逃脱,把铁栏杆从楼厅拔掉,以便能把人扔下去,尽管这样,多数人仍没能逃走。人群中,一些家庭开始跪在地上祈祷。大火燃起后,一些趁火打劫者装扮成营救人员到火场偷窃,但东西没有偷到,反而被烈火烧死。剧场出口处挤满了人,谁也挤不出去,狭窄的侧廊、楼梯平台上挤满了人,一些人没有被大火烧死,却被人踩死。第一楼厅内的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去寻生路,但他们到了上层侧廊之后,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那里,无路可寻,人们被挤倒,被浓烟熏倒,最后被大火烧死,堆在一起,惨不忍睹。死人成了堆,上面的尸体被烈火烧焦,面目全非,无法辨认。

假相 —— 悲剧 —— 代价 —— 回忆 —— 真情